强大的炒股配资平台 浮世万千,道法自然,7首禅诗,看透一切
古诗词也可以很有趣强大的炒股配资平台
01.
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。
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。
无门慧开禅师《颂古》
无门慧开禅师:南宋临济宗杨岐派得道高僧,俗姓梁,幼年出家。嘉定年间,开法于安吉报国寺,后得理宗召见,奉旨讲法,为宫中祈雨得感应,敕赐金襕衣,及”佛眼禅师”号。景定元年入寂,世寿七十八。
这首诗,是无门慧开的代表作,亦是经典中的经典。
人生如四季,每一季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,夏花绚烂,秋叶静美。然人间吵闹,熙熙攘攘,真正的悟是大隐于市,知世俗而不世俗。
有些事放下了,日子就清透了,所有烦恼皆来自于执念。
02.
来时无迹去无踪,去与来时事一同。
何须更问浮生事,只此浮生是梦中。
鸟窠道林禅师《无题》
鸟窠(kē)禅师:中唐游僧,俗姓潘,本号道林,9岁出家为僧,14岁入嵩山悟道,后云游四海,曾在杭州西湖畔一棵松树上,栖居十余载,故当地人称他为“鸟窠禅师”或“鹊巢和尚”。
白居易知杭州时,担心鸟窠禅师的安全,曾劝他下树,愿帮他在湖边筑庵,却被鸟窠婉拒。后白居易多次向鸟窠问道,这首诗就是鸟窠为白居易解惑时的赠诗:
没有人知道自己从哪里来,死后又将去往何方,一辈子忙忙碌碌,似乎从生到死,都只为了摆脱心中之困惑;仔细想来,又何必为这虚实难辨的人生而劳心劳神呢,一辈子不过是一场大梦而已。梦醒了,一切成空!
03.
我昔未生时,冥冥无所知。
天公强生我,生我复何为。
无衣使我寒,无食使我饥。
所谓被执行人,是指在法定的上诉期满后,或终审判决作出后,拒不履行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的当事人。根据《民事诉讼法》第二百四十九条,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,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、债券、股票、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。
还你天公我,还我未生时。
王梵志《道情诗》
王梵志:初唐时期著名的白话诗僧,生于隋末,小康家庭,隋亡以后,家道中落,并遭妻儿嫌弃,故离家出走,流落长安为僧。著名的“寒山大师”,就是他的徒弟。
这首诗有“天问”之称:
在我未出生的时候,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,是上天强行把我带到这个世界,带来之后又不管我的死活;没有衣服穿,没有食物吃,使我饥寒交迫,既然如此,天公还是把我带回出生前的地方,那个时候我无忧无虑,完全不用为吃穿担忧。
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三问:我是谁?我从哪里来?我要到哪里去?
这三个问题被视为哲学的终极,王梵志的诗虽然都是白话,但往往大道至简。比如这首,就是对上天、对命运、对人生的灵魂一问。
04.
了然知是梦,既觉更何求。
死入孤峰去,灰飞一烬休。
云无空碧在,天静月华流。
免有诸徒弟,时来吊石头。
齐己《自遣》
齐己:晚唐时期著名的诗僧,俗名胡得生,家境贫寒,祖祖辈辈给地主家放牛。胡得生自幼聪慧,某一日骑在牛背上颂诗时,被同庆寺的老和尚听到,惊为天人,遂带回寺庙,拜在了南宗领袖仰山大师慧寂座下。
这首诗是齐己圆寂前所作,警示弟子不要为自己立碑凭吊:
浮生若梦,一切皆是虚妄,临终醒来,再无所求。人死如灯灭,临终前,我会到深谷中去,与山河大地同眠;云朵飘走了,天空就会露出碧蓝,世界安静了,才能感受到什么是月华如水。因此,各位弟子不必为我立碑,更不必常来祭拜,要知道,你们拜的不过是一块石头而已!
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,这是万物的自然规律,死亡也不是终点,而是另一种生存方式的开始。将生死看透,人生才能不受桎梏,才能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加精彩,有意义。
05.
人生不满百,常怀千岁忧。
犹嫌金玉少,更为子孙求。
白日晓还黑,绿杨春复秋。
无过富与贵,不奈水东流。
释怀深《拟寒山寺》
释怀深:北宋诗僧,俗姓夏,14岁出家。靖康之变后,释怀深住灵岩尧峰禅院,为青原下十三世,长芦信禅师法嗣。
这首诗,便是他的禅悟:
人生七十古来稀,百岁者则更少见,然而世人却看不透这一点,常常操着千年的心。金银财宝已经足够多了,还要为子孙后代去铺更宽的路;白天过去了,黑夜便会来临,春天逝去后,秋天就不会太远,岁月不断更迭,这是自然法则。对大多数人而言,奋斗一生所求不过富贵,可是在匆匆而去的时光面前,这些又是什么呢?
这世上,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,如果它流动,它就会流走;如果它盛开,它就会凋零。能够正确看待生命的过程,才能活得更加豁达。人得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,而不是忙生忙死,最终还是两手空空。
06.
尘劳迥脱事非常,紧把绳头做一场。
不经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。
黄檗禅师《上堂开示颂》
黄檗(bò)禅师:唐代得道高僧,别名希运,少年时出家于本乡的黄檗山,之后游方于各地禅林。唐武宗时,宰相裴休在洪州两次记录黄櫱禅师语录,收在《钟陵绿》中,后整编进《传心法要》广为流传。
除此之外,黄檗禅师还是敬亭山广教寺肇基者,故鹫峰改为黄檗山,此后便有“天下两黄檗”之说。苏辙、黄庭坚、王应麟、赵师秀、刘克庄等人,曾先后来到此,留下了许多赞诗。
这首诗是黄檗禅师的代表作:
想要摆脱尘心杂念,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,必须多吃辛苦,以锻炼自己的意志;如果不是经历了数九寒冬,梅花怎么会有扑鼻的香气!
人生若无难走路,世间哪个不成仙,如是诗仙李白、诗圣杜甫、词帝苏东坡,都是在百转千回、历经磨难后,才有所悟,有所成就的。
07.
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
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!
慧能禅师《菩提偈》
慧能禅师:唐代高僧,禅宗南宗创始人,禅宗六祖,俗姓卢,为“范阳卢氏”。家道没落后,卢氏这一房便艰难度日。慧能3岁丧父,稍长后靠渔樵养母,因听人念《金刚经》,得知是黄梅弘忍处传授,便拜入其座下。
弘忍为选嗣法弟子,命寺僧各作一偈,慧能便吟了这首诗。
这首诗可谓是人尽皆知,但说的是什么,应该很多人只能明白个大概。
“菩提”,梵文的音译,指“觉”和“智”,豁然开悟,超凡脱俗。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在菩提伽耶毕波罗树下静坐思维四谛、十二因缘之理,终顿悟成佛;
“明镜”,坐禅之处,多悬明镜,以助心行,故喻佛与众生感应的中介。
因此,这首诗的意思是:
万法随心,心若明镜,身是菩提,参禅之理,本就不需要外物辅助;心若成空,寰宇清静,尘埃不至,喧嚣不闻,万象为无相。
苦心修道,亦是一种欲念,顺气自然,无法无天。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。
简而言之,心容万物,心无一物强大的炒股配资平台,菩提心也好,明镜台也罢,都不是入佛必经之法门。
上一篇:线上期货配资 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,XTransfer携X2X支付亮相广交会
下一篇:没有了